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游戏科技正以强劲的技术势能驱动科技创新进程。从《黑神话:悟空》实现东方神话美学的数字重生,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动画工业制作边界;从DeepSeek显著提升算力效率,到宇树机器人解锁高难度控制动作,这些现象级创新成果的背后,都有游戏科技与科技创新深度共振的贡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游戏产业早已超越传统娱乐范畴,其孕育的游戏科技正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一、全球游戏产业持续增长,中国市场贡献显著
全球游戏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收入及用户规模稳步上升。数据显示,全球游戏产业收入规模从2012年的66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全球游戏产业用户规模也从2015年的20.3亿人攀升至2024年的34.2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6%。展望未来,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对娱乐本质的深度挖掘以及细分赛道的深化发展,决定着全球游戏产业仍有望维持良好的上升态势,长期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在全球游戏产业收入规模地区分布中,亚太地区稳居首位,产业收入规模效应持续扩大;北美和欧洲作为高付费成熟市场,凭借硬件生态、付费模式及用户粘性维持稳定收益;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主要依赖游戏人口红利的高速增长驱动。中国游戏产业依托庞大用户基数和成熟的移动生态,价值持续凸显。在亚太地区游戏产业收入中,中国市场占比近半。放眼全球市场,中国游戏产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突破三成,成为全球游戏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中国游戏产业历经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已跻身全球游戏产业核心阵营。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普及与技术迭代,产业收入实现指数级增长,2024年收入规模创新高为4550.6亿元,近二十年复合增长率达26.8%,彰显了强劲增长动力。用户规模同步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用户量突破7.5亿人,近二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8.6%,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自研游戏已成为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自研游戏国内市场收入在整体游戏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从早期约六成稳步提升至近年来的八成以上,呈现出逐步增强的态势。
中国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既源于国内市场的深度挖掘,也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实践。自世纪初出海征程启动以来,中国游戏产业出海收入规模从近乎空白起步,通过产业升级迭代,以及国内游戏企业对海外目标市场的持续深耕,到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出海收入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在中国移动游戏出海收入地区分布上,美日韩作为核心市场合计占比57.3%,在这些竞争激烈的游戏产业成熟市场中,中国自研游戏不仅能与全球竞品直接较量并且丝毫不落下风,既验证了产品竞争力,更印证了中国游戏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重要地位。
二、游戏科技体系日趋成熟,技术创新路径清晰
游戏科技是支撑电子游戏开发、运行及体验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横跨环境支撑、核心应用、外围辅助三大结构,致力于提升游戏品质、运行效率及用户体验,并推动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作为电子游戏产业迭代的核心动力,游戏科技不仅革新了娱乐方式,还扮演着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间技术桥梁的角色。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更深刻推动了文旅文保、影视演艺、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的发展。
游戏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一关系始于科技创新对游戏诞生的启迪,进而演化为游戏反向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直至如今二者已实现共生共荣的协同绑定。游戏与科技创新相互耦合,在持续拓宽技术创新边界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科技创新如同游戏的基石,为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体验以及新业态的可能;另一方面,游戏作为天然的技术试验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低成本、高容错的规模化应用验证场景。
游戏产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更是驱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技术实验田"和"场景孵化器",游戏产业依托市场娱乐需求,通过"技术验证一场景适配一商业收益"的完整闭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获取商业收益并反哺技术研发投入。游戏科技的进步不仅赋能游戏产业升级,还通过跨领域辐射效应,为扩展现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八大战略性新兴领域提供差异化赋能。
当前游戏产业与科技创新通过紧密稳固的"双螺旋结构"实现了良性循环:科技创新持续为游戏产业注入发展动能,而游戏产业的繁荣则通过算力需求倒逼、技术场景验证等方式,反哺科技创新推动其持续突破迭代。这种共振发展效应已覆盖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并得到了游戏行业及电子通信、终端制造等非游戏行业工作者的一致高度认同。
三、游戏科技典型技术解析及其外溢效应
从技术驱动模式和技术功能属性维度出发,游戏科技中的游戏引擎、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等典型技术正通过大幅降本提效、革新交互方式、拓展应用场景等方式,深刻影响着游戏产业的内容创作、用户体验以及服务模式,驱动游戏产业向智能化、多元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游戏引擎是一套用于游戏研发的软件框架,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和工具,帮助开发者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自1993年首款游戏引擎"Doom Engine"诞生以来,随着技术进步不断迭代演化,目前次世代引擎已发展成为由多个层级构成的高度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图形渲染、物理模拟、网络功能等模块,同时集成了资源管理系统及专业第三方软件开发包和插件,几乎覆盖了游戏开发的所有重要环节。随着功能日益丰富和性能逐步提升,现阶段游戏引擎已成为构建虚拟数字世界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场景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游戏开发,还广泛适用于影视制作、数字孪生等众多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从用户体验层面增强了游戏可玩性,如随机地图/关卡、智能NPC、动态环境等,也从产品开发层面提升了游戏制作效率,如世界观/剧情编写、人物/场景设计、音乐/音效生成等。游戏厂商正加速强化人工智能在游戏产业的投入与应用,三七互娱基于自主研发的游戏领域行业大模型"小七",构建40余种AI能力,打造企业AI能力底座,以"工具-助手-智能体-数字员工"为技术迭代路径持续进化。
虚拟数字人作为多学科技术交叉的产物,是一项融合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构建具备数字化外形与智能交互能力的综合性技术。虚拟数字人技术为游戏产业带来了创新可能性和新增量,既提升艺术表现力与技术含量,更拓展应用场景与商业价值。元宇宙演进过程中,虚拟数字分身正成为连接虚实世界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用户个性化身份表达、沉浸式社交互动及虚拟经济参与等核心功能。
动作捕捉是一种测量、跟踪并精确记录物体三维空间运动轨迹的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通过特定设备与算法采集分析运动数据,将其转换为数字模型,最终渲染为逼真的计算机动画。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动作捕捉技术主要用于构建高度逼真的游戏画面。借助该技术,游戏角色细腻的神情姿态、复杂多变的招式动作,以及宏大激烈的战斗场景都能得以精准流畅还原,显著提升沉浸感与真实度,从而有力支撑游戏品质升级。
云游戏是一种以云计算、渲染及流媒体传输为基础的游戏实现方式,其本质是交互式在线音视频流。作为新一代游戏形态的云游戏对传统游戏模式形成深度革新,对比传统模式,云游戏既有利于提升游戏开发效率、扩宽发行渠道并提升商业价值,同时用户的游戏过程体验也得到全面升级。原生云游戏是从底层架构开始就专为云环境设计的游戏类型,通过深度挖掘云服务分布式计算、弹性扩展、海量存储等特性,在开发、测试、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四、游戏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游戏科技与通用技术的协同融合已从"单向技术溢出"演变为"双向生态共建",两者之间的技术重合度将持续提升,成为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部分游戏科技已由"娱乐技术工具"进化为"通用技术平台",其技术外溢效应已覆盖医疗、工业等众多领域,与通用技术在底层架构、应用场景、人才培养等层面加速交叉渗透,未来有望进一步模糊应用边界,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游戏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日益深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驱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技术革新、体验升级及产业协同等维度。游戏科技已从"工具赋能阶段"演进至"系统重构阶段",通过底层技术渗透、生产流程再造和产业生态重构,推动文化产业进入价值深挖与范式变革的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游戏科技将释放更大效能,驱动文化产业向多元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演进。
从虚拟场景的构建与探索到跨行业生态拓展,再到虚实融合的数字文明重构,元宇宙发展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路径。游戏科技全面渗透元宇宙六大支柱技术体系,成为加速元宇宙成熟落地的关键赋能者。一方面,游戏科技作为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自身持续迭代为元宇宙提供创作平台、交互内容和社交场景并实现流量汇聚;另一方面,游戏科技也通过场景验证、需求倒逼、算法训练等形式,有效缩短元宇宙其他关键技术的研发周期,进而加速元宇宙基建进程。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中国游戏科技发展的全面分析。游戏科技正从单一娱乐功能向多元社会价值拓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游戏科技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释放其价值潜力,为构建数字中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未来,游戏科技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深化,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的地位也将更加凸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