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这里还是一片草原,野象成群,河流纵横,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漠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张。
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当时毛乌素沙漠的荒凉景象。
到了明清时期,毛乌素沙漠已经成为"八百里秦川"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而20世纪以来,毛乌素沙漠的沙化问题日益严重,过度放牧、滥垦滥伐等人为活动,加之气候干旱少雨,导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世纪50年代,毛乌素沙漠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吞噬"周围的土地,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面对不断"逼近"的沙漠,人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1956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毛乌素沙漠综合治理工程,拉开了人与沙漠抗争的序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漠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昔日的"沙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洲。
据统计,毛乌素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近90%。
曾经的"风沙口"如今已成为"塞上江南",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沙漠治理的一个典范。
那么是什么让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重获新生?毛乌素沙漠又是如何实现从"黄沙遮天"到"绿树成荫"的惊人蜕变的呢?
【沙漠化逆转的奇迹】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是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卓绝的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这片曾经的"沙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沙漠化逆转的奇迹。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毛乌素沙漠的沙化土地面积高达17.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
而到了2020年,沙化土地面积已经减少到1.8万平方公里,降幅高达90%。
与此同时,毛乌素沙漠的植被覆盖率也从不足1%提高到了80%以上。
毛乌素沙漠治理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上。
昔日的沙丘如今已被绿色植被所覆盖,风沙天气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当地居民告别了"风吹沙,沙吹人"的苦日子,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毛乌素沙漠的生态修复,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毛乌素沙漠地区发展起了生态旅游、沙漠体育等特色产业,成为了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毛乌素沙漠的治理还产生了广泛的生态效益,它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测算,毛乌素沙漠每年可固碳量达到15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了3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乌素沙漠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誉为"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国际社会纷纷前来取经学习,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经验,为全球沙漠化防治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而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那么是什么样的治理措施和经验,让这片沙漠实现了从"黄沙遮天"到"绿树成荫"的惊人蜕变呢?
【绿色经济新模式】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不仅仅是一项生态修复工程,更是一场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
在治沙过程中,当地政府和百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毛乌素沙漠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随着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当地的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沙漠产业等绿色经济,当地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有一个叫做乌审旗的地方,过去这里是沙漠治理的主战场,也是贫困的代名词。
而如今,乌审旗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通过发展沙漠旅游,当地百姓实现了就业增收,许多人还成为了"沙漠致富带头人"。
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还有一片被称为"苏木山"的区域,之前那里寸草不生,满目荒凉。而经过多年治理,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成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沃土。
当地百姓种植了红枣、沙棘等耐旱作物,不仅绿化了环境,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而毛乌素沙漠的绿色发展之路,自然离不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和宝贵经验……
【治沙良方谱新篇】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漠当地政府和百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良方,为毛乌素沙漠的生态修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乌素沙漠治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过度放牧、滥垦滥伐等人为活动,从源头上遏制沙漠化的蔓延。
同时,大力推行禁牧休牧、退耕还林等措施,给沙漠生态系统一个"喘息"的机会,让其逐步恢复自我修复能力。
毛乌素沙漠治理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
在流动沙丘上,通过种植柠条、沙柳等固沙植物,构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阻挡风沙侵袭。
在半固定沙地上,通过封育保护、飞播造林等措施,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在已经固定的沙地上,通过发展农业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巩固治理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有毛乌素沙漠治理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走出了一条科技治沙的创新之路。
通过引进和培育耐旱、耐寒、耐盐碱的优良树种,攻克了适合当地环境的造林难题。
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了植被成活率。
在科技治沙的道路上,当地还建立了一批沙漠研究基地,为治沙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除此之外,毛乌素沙漠治理还注重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
通过开展"全民治沙"行动,鼓励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到治沙实践中来,培养了百姓的主人翁意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