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国宝级”的中医典籍,分别是哪7本书?涨见识了

中国七大“国宝级”的中医典籍,分别是哪7本书?涨见识了

《难经》的“难”字,是问难、疑难的意思,“八十一难”包括脉象、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该书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讨论内容,都开创了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三本:本草纲目

入选理由: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有190万字,52卷,含药材、附图、附方等内容,有观察有实验,有比较有分类,有分析有汇总,是中医草药学的阶段性总结。

该书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方法,成为后世同类医书的遵循,而且是世界性的医药、博物学著作,更为难得的是,它充当了古药方、古籍的“抢救者”角色,一些濒临失传的方子被记载保存下来。

第四本:神农本草经

入选理由:又叫《本经》或《本草经》,众多秦汉中医搜集、总结,成书于东汉,提出君臣佐使配伍和七情和合原则,以及药材三品分类法,对后世用药实践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在《本草纲目》出现前,一直被广泛采用和研究。

第五本:伤寒杂病论

入选理由:东汉张仲景所著,成书于公元220年—280年间,共有单方113个,复方245个,创造性提出六经分类、八纲辨证,将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系统阐述外感和其并发杂病的治疗规律,还有人工呼吸、肠道蛔虫、药物灌肠等治疗方法记载。

该书的地位作用无需赘述,是医学方书的鼻祖,是临床治疗学的巨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至今对该书理论和药方的探讨研究还长盛不衰。

第六本:脉经

入选理由:西晋王叔和撰写,成书于公元3世纪,共十卷九十七篇,是我国中医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著,篇幅不多,但简练易学易懂,是后世中医必修课程,而且对日本、印度、阿拉伯多个国家有不小影响。

第七本:针灸甲乙经

入选理由:又叫《黄帝甲乙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所著,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后,共十二卷、128篇,记录腧穴348个,是我国第一部理论结合临床的针灸学专著,把针灸理论和腧穴结合起来,对运针深浅、灸灼壮数、禁忌症状等有系统论述,对我国针灸推广有深远影响,在国外也名声响亮。

这7部中医典籍,共同特点有5个:

1、成书早,有的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一些观点用现代眼光看可能有错漏,但瑕不掩瑜。

2、开创性,有的是综合性医书和总结,有的是中医重点学科开创性典籍,学术价值较高。

3、影响大,是中医集体智慧结晶,是后世学习的基本遵循,而且在国外有相当影响力。

4、辐射广,后世大量中医学说、中医流派,源头都离不开这7本书,国外也在研究和探讨。

5、引用多,研究中医的出处、渊源、创新形式,大多数要从这七大典籍中找依据,引用量很大。

国人有讲究“十全十美”的习惯,有的学者在7本中医典籍基础上,加上3部,凑齐了10部中医名著,包括:世界首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医书——《肘后备急方》,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它们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和创新点,也有不错的影响力。

其实中医学术界有将《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四大名著”的说法,不过未形成统一认识。

在中医典籍里,还有这些宝贵和经典的著作:

综合性医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四圣心源》等。

方剂学猛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方集解》、《普济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

妇科之友——《傅青主女科》、《济阴纲目》等。

儿科经典——《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

五官科医典——《审视瑶函》、《重楼玉钥》等。

温病学著作——《瘟疫论》、《温病条辨》等。

各种治法集成——《脾胃论》、《丹溪心法》等。

医案研究大作——《古今医案按》等。

这里面只列举了一小部分,中医学是一个大宝库,中医学习就像中药店里的伙计一样,学哪个,抽出药斗就可以了。学习、理解、消化、运用中医药和技术,一定绕不开这7部国宝级的医学典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愁悒的解释及意思

愁悒的解释及意思

08-07 👁️ 8275
笔记本网线接口在哪

笔记本网线接口在哪

09-02 👁️ 2107
玩怀旧服被封号十年,35年以后再上线
我的世界杯,易起狂欢

我的世界杯,易起狂欢

07-19 👁️ 9361
从梦八英雄到世界杯大使 科比要让篮球成为世界语言
在 Windows 中使用计算器

在 Windows 中使用计算器

08-08 👁️ 7371
微信绑定银行卡怎么绑(微信绑定银行卡操作指南)
光的成语

光的成语

06-27 👁️ 9100
《蜀山缥缈录》全职业综合点评